2018日劇《高嶺之花》觀劇心得(上). 起初完全是因為石原聰美才追了這部,看一些網路新聞說收視率不太好,原因諸如男主角的… | by Jess  Ting | Medium

《高嶺之花》的片名很像老套的愛情喜劇,原本我只想拿這齣戲來打發時間,沒想到竟然意外打中我的點,害我哭得唏哩嘩啦...

 衝著浪漫劇情而來的朋友,應該會很失望吧。除了男主角其貌不揚,劇情更像八點檔一樣,家族內鬥灑狗血,各種峰迴路轉和脫序行徑,讓人忍不住想確認右上角有沒有出現家和萬事興(或葡萄王牛樟芝)等logo。但我個人認為,花道和誇張劇情只是種媒介,這齣戲真正想傳達的主題,其實是「自我成長的孤獨」。

 女主角桃子出身花道名門,貌美如花,擁有凡人所沒有的藝術天份。無論是身處的環境,或者精神層面,都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,稱之為高嶺之花一點也不為過。正因如此,她常自嘲自己是孤高的人。

 然而,當一個人的境界有多高,孤獨就有多深。為了保護自己敏感又脆弱的心靈,她努力走在鋼索上,和來自外在的傷害,及內在的那頭野獸戰鬥。不擅長同時保持多方平衡的她,表面上驕傲不馴,堅而不催,心裡卻如履薄冰,深怕內在的平衡有一天,會像堆積木一樣嘩啦啦的垮掉,墜入深淵。
 

男主角維尼經營一家小小的腳踏車店、其貌不揚,是個低如塵土般的草根人物。即使擁有極高的智慧和悟性,也不曾把這樣的才能用在自己的世俗成功上,而是選擇韜光養晦,以愚者的姿態獨自過一生。

 他的愛,更是卑微到了塵土裡。只要周圍的人好,自己也就滿足了。他寬以待人,卻對自己非常嚴苛,習慣自我犧牲。他信仰光明和善良,卻不相信自己有被愛的價值,不敢相信童話般的美好結局,會發生在自己身上。

 桃子和維尼的相遇,就像莫內的睡蓮,遇見一隻懂得欣賞的小青蛙。

 桃子的愛是強烈且執著的,她渴望有人懂她武裝之下的纖細脆弱,可以包容她所有的面相,接納她所有的愛。但這種愛太沉重了,一不小心就會兩敗俱傷,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、駕馭得了的。她曾經相信過愛情,直到愛情狠狠的背叛了她。

 被前夫毀婚的傷害,還有內在矛盾的拉扯,已經耗掉她所有的能量,使得桃子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:戀愛或花道,這兩種生存之道只能二擇一。而無論捨棄哪個,對她來說都是一種重傷害,就像是親手殺死了另一個自己一樣。即使道德良知在叫囂,這朵孤獨的高嶺之花也不得不逼自己做出終極的生存抉擇。戀愛?還是花道?

 維尼就像是透過百貨公司的展示窗,在看這個世界一樣:我欣賞這個美麗世界,但這個世界的美麗與我無關。他把自我蜷縮到只剩下生存必須的最小限度,躲在後頭,像大地一樣包容萬物,把所有的才智都拿去滋養別人。

 父親死去那年,他的時間也因這個世界的不公不義,而停止轉動。他下意識把真正的情緒鎖在很深的地方,默默頂替起父親的角色過生活;幽默和愚笨是他的保護層,讓他得以和外界隔離。因為只要不主動參與世界,當個旁觀者,就不用害怕被世界所傷。直到有一天,當維尼在桃子面前哭著說出這段往事,才突然發現,原來自己沒有想像中的豁達,只是膽小罷了。

 

這兩個孤獨又脆弱的人,努力把自己活成堅強的大人,在遇到對方後才發現,自己內在的小孩其實很需要被聽見。睡蓮終於找到了知音,願意無條件地愛她本來的樣子、包容她、接納她,直到永遠;而小青蛙停止的時間齒輪,也在桃子闖入後開始轉動,生活有了愛與色彩,可以為了她,心甘情願包容、付出全部。他們之間有種特殊的溝通語言,既是彼此的同類,也是彼此難得一見的對手。

 如果是普通的愛情喜劇,大概會安排男女主角排除萬難後,立刻有情人也終成眷屬,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。只不過,這齣戲的劇情雖然誇張,心路歷程卻很寫實。

 桃子當上月島家的掌門人後,反而選擇和維尼永別。因為她知道,如果因為害怕孤獨而和維尼在一起,也只是一種自我逃避,一種自私的勒索。這種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,表面上看起來和諧,但總有一天會把彼此拖垮。於是她穿上鮮豔的紅黑色洋裝,以一種殉道的姿態,向維尼道別,同時,也是在向過去的自己告別,決定今後要靠自己的力量,繼續孤獨的走下去。

 回到冰冷肅穆的鏡房,她問金和銀兩位侍女,過世的媽媽以前是怎麼插花的?她們和她說了一句:「我就是花」。她突然間就懂了。

 

過去桃子一直以為,所謂的獨立等同於「捨棄」。必須捨棄愛情,才能得到事業;捨棄世俗,才能找回才華;捨棄與他人的連結,才能堅強起來。此時她才發現,原來不需要捨棄什麼,也不需要刻意追求什麼,因為我本身就是花。身為一朵花,沒有好壞優劣,只要單純的綻放,就很美麗了。

 體悟到了這一點,桃子停止追求那些虛無飄渺的價值,回到內在,開始追求自身的完整。當她放棄追求完美的境界,不再拉扯、切割自我時,不可思議的,她得到了愛自己以及愛人的能力,同時也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花之道。

 這齣劇裡的每個角色,大多帶有類似的特質。藝術家的孤獨、資優生的孤獨、身分的孤獨、愛的孤獨、身體病痛的孤獨,精神的孤獨......。這才發現,原來每個孤獨的人,都是一朵高嶺之花。

 孤獨的人有著一顆纖細炙熱的心。為了避免承受過多的惡意和傷害,往往習慣用各種技巧來掩飾真正的自己,好融入這個社會,期待哪天和社會融為一體後,就能變得「正常」。但是,當人越貼近社會期待的樣子,就反而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。

 其實真正能保護自己的不受傷害的,並不是恐懼,而是「愛」。

編劇將想傳達給觀眾的訊息,藏在人物之間的對話,還有宗太的自我成長之旅裡面:
「即使你的孤獨沒有人懂,也沒關係,只要做為一朵花,單純的綻放著,就很美麗了。」
「過去,在你的身邊的都是敵人。但今後,在你身邊的都是同伴。」
「只要懷抱希望,所有的夢想,總有一天都會實現。」

 多數網友對這齣戲的評價不高,表示不太能理解編劇想表達的意思。對於這樣的反應,其實我還蠻樂觀其成的。說不定編劇只想任性的把自己的孤獨面寫出來,寫給那些需要的、能懂的人,他並不期待,也不覺得有必要被多數人看懂呢......?

(本文寫於2018年另一個舊平台,把文章搬過來這裡放~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紅梨 的頭像
    紅梨

    紅梨花花下班後

    紅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